□张翼
8月15日,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。这个首创性、标志性的纪念日,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,体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。
【资料图】
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,生态文明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方面。
湖南十八洞村,自2103年11月以来牢记嘱托奋力干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最直观的表现之一,就是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写入山乡大地、村村寨寨,不断进行着生态大美的深度延展。
从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,建筑与民族特色完善结合”的建设总原则,到如今的特色种植、苗绣、劳务经济、乡村旅游、山泉水五大稳定产业,生态优先毫不动摇;从水、电、路、房、通信、环境治理“六到户”,到改厨、改厕、改浴、改圈、危房改造这“五改”,生态打底牢牢靠靠。从“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”到“村更古、心更齐、情更浓”;从“鸟儿回来了,鱼儿回来了,虫儿回来了”到“打工的人儿回来了,外面的人儿来了”,一切的一切,个中奥妙,并不神秘,然而每一步改变都由心开始、向新而行,动人心魄、沁人心脾。
生态文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。
“自然是生命之母,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,人类必须敬畏自然、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。”今年春季,湖南全省合计造林402.17万亩,国土绿化面积全国第一。绿染山河,扮靓大地,湖南是认了真的;湖南现有古树名木23.9万余株,1株被评为“中国十大最美古银杏”。浏阳市小河乡的罗汉松、韶山市韶山乡的“心心树”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的重阳木和双牌县桐子坳的“夫妻树”四棵古树将于今年七夕节(8月22日)亮相央视“古树下的告白”活动,郁郁葱葱、千古传承的古树名木既是旧时光的见证,也是新时代的刻度。
城市因生态而美好。2021年4月,长沙市入选国家首批20个、湖南唯一的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%,居全国省会城市前三,并率先在全省出台市级公益林管理与补偿办法,天然林和公益林管护率达100%。全市“有自然生长和引进栽培树102科、977种”。共有“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、省级森林公园7个、国家湿地公园5个”。这些数据都在解释着长沙之所以走红的生态密码和行动逻辑,展现出山水洲城的独特魅力。
生态文明关乎子孙万代,要动真碰硬。
连续多年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“夏季攻势”,深入开展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隐患“利剑”行动,突击检查涉气重点企业污染防治,积极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,全力破解一大批涉及土壤、水、大气、噪音、辐射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。在生态“问题”上绝不手软、久久为功,在生态治理中敢下硬茬、不慕虚名,“只留清气满乾坤”。
近年来,连续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3个三年行动计划,湘江流域关停1000多家重金属污染企业。清水塘老工业区261家重化工企业全面关停退出,衡阳水口山、娄底锡矿山、湘潭竹埠港等重点片区污染整治成效凸显。去年,对洞庭湖周边46家涉铊重点风险企业进行整改,修复洞庭湖湿地3086公顷,恢复植被900公顷、野生动物栖息地150公顷。古人讲修行,“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”,然而生态治理却需要因地制宜、因时而异,该金刚怒目、壮士断腕时绝不犹豫。
“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。河水清且涟猗。”从诗经到如今,朴素的真理告诉人们,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”。以首个全国生态日为契机,在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,必须保持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迎着问题上、朝着隐患去,依法依规“亮身份”“亮剑”,决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走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回头路,更要防止不作为、乱作为、慢作为的“作业温差”,保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韧劲,共同托举蓝天白云、繁星闪烁,守望清水绿岸、鱼翔浅底,打造鸟语花香田园风光,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,奋力谱写生态大美、于斯为盛的时代新篇章。